DA&T 會場佈置很簡單!看不到 CD PLAYER ,由一台 ASUS 觸控電腦使用 itunes 介面,經 Airport 傳到 U1 推Divini Classical 12 喇叭!
Divini Classical 12 新發表!
音譜利展房 YPL 新的 HN 用 Dared 300B 訊號源為 Vimak DT-600
Original Amadues 兩件式 CD
YPL 新 HN 系列喇叭
紀念 CD 封面
內部曲目
以下高雄展紀念CD資料由 " 新天新地 " 提供 :
今年的曲目很優,也很好聽,聽完以後您會想把所有唱片全買齊的衝動!
1. 巴海貝爾 - 卡農
G.Fumet/長笛 - J-P.Imbert/管風琴 - Musique et Esprit - ME0207/1 – 6'34
作為開場白,由兩位法國大師演奏的這首名曲,已經脫離卡農的形式意義,成為一首彩度、力度與幅度的變奏曲。
Fumet的吹奏富有法派傳統的古風,情韻盎然的豐富氣音有如閃爍著金黃色晨霧、充滿高頻光澤與泛音的長笛聲響,被管風琴所包裹,這鍵盤樂器就發聲方式來說是碩大無朋的管樂器,擁有微妙的色彩與力度變化、寬闊飽滿的音域與複雜的聲部。
兩件樂器在空間的呼息,與空間一同的呼息,那無處不在、豐富至極的氣息!錄音補抓的正是這個現場中動人心魄的空氣狀態,巨幅的頻寬和能量、細節、與完整的氣息建構了龐大音像。
2. 寇思瑪 - 魔法的足跡 選自電影「女神」配樂
芭可/女高音 – D.Nedonchelle/鋼琴 - POLYMNIE - POL160751 – 3'31
這是踩著緩緩華爾茲節奏的一支香頌。活躍於法國的俄國女高音芭可那甜美膩人的俄式發聲-請注意上顎、舌頭的運用與滑音的特徵,演唱起法國藝術歌曲,格外有股魅惑力,也提供了一種意料之外的欣賞樂趣。
既使不特別留意,在鋼琴序奏的短短數秒中,若能完好重播被細緻補抓的空間瑣碎聲響,就能讓人突然有了置身現場的奇妙感受,而女高音朱唇輕啟的瞬間,我們不只是耳聞、更彷彿能眼見她輕倚在鋼琴前方。這種自然的音場有賴相位與頻段兩端資訊的準確。
3. 巴哈 - 無伴奏組曲BWV1001急板
尚˙榮法/馬林巴 – SKARBO - DSK1072 – 3'42
法國單人打擊樂大師尚˙榮法在2007年再度以巴哈無伴奏組曲為主題進行錄音計畫,並可望在今年作全集的出版。他仍然選擇以厚實而非色彩見長的YAMAHA YM6000馬林巴木琴,在充分呼吸的句法中蘊含著豐富的色調、明暗與層次的變化,是深邃而恢弘的演奏。
馬林巴無論在尺寸或是聲響上都是相當具規模的樂器,沈重木塊被鎚擊所發出既堅硬又強韌的質地與反彈的尾勁,結合共鳴管與空間所形成的共鳴聲響中,蘊藏驚人的能量與複雜的波形,這裡所挑選的快速樂段,嚴苛考驗著系統的控制力與耐受力,線條是否流暢則是簡單的評斷標準。
4. Johannes Donjon – 音樂會的馬厝卡舞曲
波瑪迪耶/短笛 - 布紐/鋼琴 – SKARBO - DSK4052 – 3'14
此曲讓人一聞有「短笛帕格尼尼」美稱的波瑪迪耶的神技。
短笛是音域最高的樂器,具有極強的穿透力與刺激感,常在管弦樂團中擔任煽動情緒或畫龍點睛的角色,搭配響度巨大的鋼琴,形成在規模與音量上大小極端的兩件樂器的組合。
此優秀錄音呈現了合理的規模與能量比例、明確的發聲與差異、和緊密的合奏,由弱奏至強音的動態對比與幅度尤為可觀。1'17開始的樂段,短笛在高音域展開華麗暢快的花奏,而鋼琴則伴以富彈跳感又沉潛的點擊,那些漩渦般的歌唱是否流暢且到位?短笛的高音域是否延伸、華麗、刺激卻不刮耳?
5. 馬斯奈 - 泰旖絲冥想曲
托隆斯/小提琴 - APERTO室內樂團 – INTEGRAL - INT221133 – 5'41
由洋溢著古老芬芳、象徵法國悠久傳統與精湛技藝的巴黎歌劇院管絃樂團的各部首席所共同演奏的優美版本,為這膾炙人口卻也最易流俗的名曲做了氣品高雅的最佳示範。
小提琴家托隆斯以純粹靜謐的弱奏唱出動人旋律,伴著豎琴,呼吸著情感,樂團以相稱的氣質、內斂而溫柔的空氣顫動圍擁著琴聲,隨著樂曲逐漸升騰,拉開了弱與強、柔與韌的層次對比。在自然寬廣的動態起伏達到極強的片刻,忽地一轉為柔聲悄語,那餘韻是何等沁人心脾啊。
由於泛音拾取豐富,有著美好的包圍感與合奏感,而獨奏小提琴擦弦與共鳴的美質,其個性依然確立。
6. Longnon – Tels à Vivre
Jean-Loup Longnon Big-Band - JLLBB2009 - 4'45
面對著管樂群席捲而來的熱力、爵士鼓緊湊的鼓點、撩撥的鈸聲與貝斯挑弦,當小喇叭像一團耀眼的火球般爆開,誰還能平心靜氣的思考定位?
這個優秀的實況錄音讓每件樂器都浮凸且具象,但比起定位,現場演出更引人入勝的部份,是速度與暫態的狂飆,動態與立體感的展現。
後製壓縮能避開系統最易失真的環節,並膨脹中頻造成厚度的錯覺,這類處理在放大音量時就暴露了缺陷-平面、缺少暢快淋漓之感。但這裡不同,我建議各位以掌聲為基準調大音量,拉開對比幅度來享受更佳的臨場感。
7. 蕭邦 - 搖籃曲
法思蔻/鋼琴 – INTEGRAL - INT221164 – 4'30
法國女鋼琴家法思蔻演奏出近年來最迷人的蕭邦,同時也是最傑出的鋼琴錄音。
鋼琴是眾所周知的樂器,卻也因此而容易被健忘的刻板印象所欺瞞,而滿足於調製過的簡單顆粒感及單調共鳴。
蕭邦的搖籃曲並不炫技或爆棚,那些中弱力度下的單音及圓滑奏,需要凝聚且圓潤的音色。發聲的複雜與規模的龐大,使鋼琴成為最難表現的樂器,其聲響是由擊弦的複雜機械結構、箱體及響板共鳴,經空間的各種碰撞所疊加而成,正是這種複雜造就了鋼琴動人心魄的魅力,與重播的困難。
8. 這是夜半時刻
龐吉耶/指揮 - SKARBO - DSK2093 - 3'49
當代傑出的合唱指揮龐吉耶為此首古老的聖誕民謠注入新生命,在這精心構思的編曲中,維持著民謠素樸粗放的風格,並運用大量民族樂器,其魅力、也是難以重播之處,在於聲響富含雜質、有稜有角。
樂曲由鼓的重擊開始,豎琴的提示音之後,在持續的風琴聲中,童聲唱出歌謠,逐漸發展成混聲合唱…轉為女聲重唱時,打擊樂、豎琴、低音弦樂逐層疊加上來,高亢的阿雷路亞讚美聲響起時,手搖弦琴引導器樂們高歌。
此錄音呈現了傑出的立體感、層次感與發聲細節。
9. 布拉姆斯 - 第二號鋼琴三重奏 第三樂章
G.Mourja/小提琴 - F.Groben/大提琴 - P.Laul/鋼琴 - SONOGRAMME - INSO221334 - 4'07
三位俄派音樂家有如炭火般的布拉姆斯演奏,濃郁、浪漫、時而柔美的和鳴之中,潛藏著不安的能量張力。
這不是音樂廳,而是私密的沙龍,讓聆聽者與演奏家這般親近,正因如此,形體較大的樂器在眼前拉開距離,後方的鋼琴呈現了相當的音場縱深,錄音捕捉了演奏家刻意壓抑著的情緒,與隨時可能溢出的情熱,硬質空間的堂音也非常豐富,考驗著系統能量的收放控制。
樂曲末了的一聲重擊,是壓抑許久的吶喊,也迫使我們面對一個現實-系統對於爆發暫態的承受力與控制力。
10. 法雅 - 舞曲 選自歌劇「人生苦短」
杜蒙&勒加爾/雙吉他 - FLAMMES & CO - FLAM012009 – 4'39
杜蒙在吉他上開發出令人驚嘆的音彩世界,並以精練的技巧化為真實,他也是硬底子的學院派精英,這讓他的音樂探索既廣且深。
與老搭檔勒加爾的雙吉他演奏,是兩位超技家各自駕馭著不同類型吉他的本質差異,所呈現出管弦樂般豐富豔麗的世界。
由於音量太小,吉他錄音一般採取近場拾音,卻也因此容易過份強調琴弦振鳴,這個錄音則完整又平衡的呈現出琴弦與共鳴箱的一體性、撥弄琴弦至其臨界點的強烈張力,兩把吉他的音色差異、及名貴樂器的美好質地。
11. 泰葉菲 - 囚徒的情歌
M.Hacquard/男中音 – C.Collet/鋼琴 – POLYMNIE - POL160650 – 2'27
"在苦痛中尋著尊嚴。我溫柔傾吐,奢望伊人的撫慰。比起囚牢,迷人的她是更難脫身的苦獄…"
囚徒的情歌,閃耀著泰葉菲的不世才情與渾然天成的靈感,是吟遊詩人的素歌、牧神的低吟。
Hacquard的演唱得到泰葉菲的親自指導,他除了具備男中音寬廣溫暖的音域與共鳴外,情感的纖細、語韻的細緻、詩意的咀嚼、完美支撐的厚度,與始終高貴透明的光澤,都美好的呈現在優秀的錄音中。
什麼是優秀的人聲錄音?一言以蔽之,自然,此外伴奏的鋼琴也能提供另一個參考點-分離度與音場的立體感。
12. 杜鳴心 - 水鄉吟
Y.Arnheim/長笛 - J.Sverdlov/豎琴 – SKARBO - DSK4062 – 3'39
北京音樂院作曲教授杜鳴心的名曲水鄉吟,運用兩件西方樂器,巧妙的調製出濃濃的中國風情,既親切又新鮮。
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的兩位首席於1995年組成了東風二重奏,寓意二人皆來自亞洲,進而誕生了這張以亞洲近代作品為主題的專輯。
曲中長笛與豎琴彼此應答唱和,笛聲悠揚中,不失長笛自身獨特的氣息,豎琴則模仿古箏撥弦,具有硬亮的質地、尾勁與共鳴箱的餘韻。這是氣與韻的對比與調和,兩件樂器像火燭輝照出演奏空間,既是清晰、又有渲染,優異的錄音呈現出高貴的樂器質感,濃淡收放與空間殘響都恰到好處。
13. 拉德米侯 - 磨坊工之歌
龐吉耶指揮梅莉斯摩合唱團 – SKARBO - DSK2084 – 2'48
"我是老實的磨坊匠,要來為心上人高唱一曲,她的芳名是瑪莉歌蕾…"
拉德米侯以民謠的反覆形式,讓女聲齊唱與四部合唱交替出現,每次反覆的歌詞不同,音樂表情也有微妙的轉變。
像一個巨人獨唱、或是能點出人頭,這些對於合唱的既成觀念都不盡正確,齊唱不會變成龐大的獨唱,也不會是清楚分離的個體,而是彼此以共鳴的和聲相互聚合。
此錄音的場所是中型音樂廳,鋼琴位於左側,讓合唱團橫列在正面,合理的空間規模、殘響特性、音場深度,及自然的合唱,現場感十足。
14. 柴可夫斯基 - 弦樂小夜曲 圓舞曲
H.Wotjkowiak指揮Académie de la Chapelle Royale de Dreux – POLYMNIE - POL620122 – 3'31
這是我所聽過最精彩的版本,演奏的如此生氣勃勃,富有歌唱性與流動感,對位聲部明晰、協和又織密,讓作曲家的巧思妙構一覽無遺。
同時,這也是弦樂團錄音的典範。請聽19秒時小提琴部拔尖而起,以更光亮緊密的質地在高音域的歌唱,幾次突強所帶來的層次變化與強弱對比,已經說明了此錄音的生動自然,而動態變化中,空間的大小與特性並沒有任何改變,51秒低音弦樂部毫不壓縮的疊加上去,進一步擴展了動態幅度,也向下延展了頻寬,接下來左右的對話與發展,流暢的複線條、緊密的和聲、開闊自然的音場,是多軌混音方式所無法呈現的。
15. J-L Campana - Nalu Kamusi(僅節錄後半)
尚˙榮法/打擊樂 – SKARBO - DSK1063 - MONODRAME – 5'39
法國打擊樂大師尚˙榮法於2006年以六位當代作曲家為單人打擊樂所譜寫的精彩作品,錄製了「獨角戲」,此段音樂即擷取自J-L Campana 的Nalu Kamusi,曲中運用大量多樣的鼓與各種金屬打擊樂器。
打擊樂、特別是鼓類樂器,是最常被用於音響測試的音樂類型,但一般所謂低頻衝擊感,主要是集中在中頻下段的塊狀聲響,與真實鼓聲所形成的多細節、頓重卻延伸且透明的空氣波動有相當差距。事實上,既使是一個小鼓、一只音叉,其聲響都不可能是簡單或單調的。
這是SKARBO一本錄音及後製上毫不妥協的態度下所呈現的成品,是音響系統全面的性能展現、也或者是一場災難。它嚴苛考驗著系統在發聲特性、音品、餘韻、空間泛音的精準掌握、及極端複雜聲響組成的能量與細節呈現能力。
16. Bernard Andres - 豎琴協奏曲 第二樂章
塔莉曼/豎琴 - 盧貝西指揮Il Sono - HARP & CO. - CD505009 – 7'26
法國豎琴大師與現代作曲家B.Andres的這首協奏曲,擁有動畫配樂般的畫面感與渲染力。
管弦樂擺位是考量了各種樂器的音量、擴散性、速度等因素,所配置的平衡狀態。在此錄音中,前排從左至右延伸出依高中低音域排列的弦樂團,後排是管樂群,中央稍右的豎笛與偏左側的法國號在此樂章中有精彩的表現,最後方則是定音鼓,主奏的豎琴位於中央偏右。
錄音的各聲部定位、包覆與空間感的呈現相當傑出。管樂在弦樂所鋪陳的海洋中如鯨豚遨遊躍動,定音鼓呈現的是空氣鼓動而不是鼓點,主奏的豎琴,其撥弦充滿細節與勁道,伴隨著琴箱共鳴的尾韻,展現出絕代風華。
17. 巴哈 - 第五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吉格舞曲
丕度/大提琴 – INTEGRAL - INT221230 – 2'29
我以大巧不工來形容法國大師丕度的此演奏,嚴絲合縫的弓法,穩定又飽和的震鳴,既不冷鄙、也不沾一絲浮誇,回歸巴哈的形式之美。
完整的大提琴聲響包括弓弦摩擦、琴箱共鳴與空間泛音,這三方面特質的精準掌握與平衡,才能造就優秀的錄音。但音樂最奇妙之處在於,這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狀態不僅存在著演出現場的諸項物理規格,還能傳達出形上的氣質。此錄音不僅僅補抓了大提琴的完整聲響,我們甚至能體會錄音師對演奏者氣質與詮釋的理解。
留言列表